新闻动态

她是大唐奇女子,以美貌和才华名动天下,四十六岁香消玉殒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20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33

大唐麟德元年(公元664年),某月某日。

展开剩余49%

当武则天成为了皇帝,建立了大周王朝,婉儿亲眼见证了女皇号令天下的雄伟气概,以及宫廷内外的整齐与国运的昌盛。她心中明白,这一切不单单是因为权力的背后。自古只有女娲能与女皇相提并论,但那只是传说,不如眼前的真实。 武则天去世时,已经是公元705年,而上官婉儿也已年过四十,年纪不算年轻,甚至有些显得衰老。然而,她并非普通女子,除了风韵依旧,她从女皇那里学到的种种智慧,赋予她超越外貌的非凡魅力。 因此,唐中宗李显册封她为昭容。 然而,韦皇后却渴望重走武则天的辉煌之路,智谋和手段却远不如婆婆,她急需依赖他人扶持,于是婉儿再次站到了权力的中心。 时局变迁,这场权力斗争与当年武则天的冷静和智慧无法比拟,婉儿虽然明白这一点,却似乎已经别无选择。 灾难突然降临,毫无预兆。在710年夏季的六月,临淄王李隆基的父亲,唐睿宗李旦突然发动兵变,杀死了包括韦皇后在内的韦氏集团成员,上官婉儿也未能幸免。 那时,天刚亮,宫女们已为她梳洗完毕,婉儿正坐在窗前翻阅往日的诗稿,忽然几名羽林军士兵闯入,手持刀剑,气氛紧张。 这位因才情与美貌而名扬天下的女子,就此香消玉殒,令人痛惜。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的开元初年,上官婉儿的诗文被编成了集,燕国公张说亲自为其作序,盛赞她“才华绝代”。 有人质疑张说的夸奖,但他反驳道:“当年群臣在君臣大会上提交诗篇,上官昭容一一审阅,优劣立判,片刻之间,平淡无奇的作品被淘汰,只剩下宋之问和沈佺期两位学士的诗难以分出高下。最终,她选定宋之问的诗,认为其‘不愁明月尽,自有夜珠来’意境深远,而沈佺期的诗则显得平淡无奇。沈学士对婉儿的才情深感佩服,不敢再争。”张说感叹道:“像上官昭容这样才情横溢的女子,恐怕以后难再见到!”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